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今年為7日),太陽到達黃經225°時為立冬節氣。這也是農歷冬季的第一個節氣,標志著冬季從這一天正式開始。立冬如何養生?
立冬如何養生?
食補
冬天,陽光減弱,蟄蟲休眠,萬物趨于休養,為第二年春天生機勃發做好充足的準備。傳統文化中有立冬補冬的習俗,在寒冷的天氣,人們多吃一些溫熱補益的食物,不僅能使身體更強壯,還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立冬時節的飲食以增加熱量為目的,俗語有“立冬補冬,補嘴空”“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等,因此,立冬節氣有吃餃子、羊肉、米糕的習俗。不過,在熱氣騰騰快意吃肉的同時,記得搭配些清爽解膩的飲品,如匯源吉時紅山楂汁,可以中和肉類的油膩,讓美味享受更升一級。除此之外,還要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如蘿卜、白菜、銀耳、蘋果等,避免維生素的缺乏。
冬季應腎,黑色入腎,立冬后的飲食調養當遵循滋陰潛陽的原則,多吃一些黑色的食物,如黑木耳、黑芝麻、黑米、黑豆、核桃仁、黑麥、紫米、黑蕎麥、黑豆豉、黑香菇、紫菜、海帶、黑桑椹、黑棗等等。
早睡早起
立冬以后,隨著太陽直射點的南移,晝短夜長更為明顯,我們的睡眠應該順應節氣的變化,以早睡晚起為宜,避免熬夜耗傷氣血精液,調整睡眠習慣可以說是秋冬養陰的第一步。
防寒保暖
冬季氣溫低下,皮膚裸露部位極易凍傷,如手部、頭部、頸部等。其它如腳部也易受凍,因而應注意這些部位的防寒保溫,可圍圍巾,戴手套、耳套,穿棉鞋等保暖,還可隨時摩擦雙手和耳朵,適時進行、鍛煉。
適當運動
常言道:“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身體免疫力和抗寒力。只是冬天運動不宜太過激烈,以身體微微出汗為佳,讓血液有適當加速循環的機會。由于天氣寒冷,運動前要充分熱身,運動強度也以中等強度為宜;運動過程中還要格外注意補水。
睡前運動
睡前可以用不超過42℃的溫水泡泡腳,可以讓全身都暖暖的,有助于盡快入睡,也符合“足部暖全身益”的養生原則。需要注意的是泡腳的時間不要30分鐘,泡洗后盡快使用柔軟的毛巾擦干雙腳,包括足趾縫之間。如果同時伴有足部皮膚粗糙、干裂的情況可以在泡洗后在足部涂抹潤膚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