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藍黑裙子也是一個還有趣的顏色,有的人認為他是白金色的,有的人看到的是藍黑色,下面一起來看看是怎么回事吧。
一條裙子引發網友集體刷屏討論
這條裙子掀起的波瀾,不得不讓人嘆服網絡世界的神速與神奇。
2月25日,Tumblr(美國知名社交網站)上一個名為@swiked 的美國女孩上傳了一張照片,是一條橫條紋的連衣裙。
@swiked 覺得裙子的顏色是白色和金色相間的,而她的朋友們則很堅持地認為是藍色和黑色。雙方爭執不下,又都說服不了對方,她只好將照片發到網上。
沒想到,這張照片迅速地火了起來,網友們紛紛指出自己認為的顏色,目前光在Tumblr上就已經被轉發了36萬次。然后,爭論迅速蔓延到了推特和臉書等其他社交網絡,最終演變成了一場互聯網大戰,上百萬的網友參與到討論中來。一時間,夫妻爭吵,情侶分手—這個說法是夸張了,但引發網友集體刷屏討論這樣的說法是不為過的。
今天,一條蕾絲連衣裙的顏色之爭在社交網絡上從國外吵到了國內。
到底是藍黑還是白金,這個問題已經有了答案。這張裙子照片的發帖者再次上傳的另一張照片已經證明這是一條藍黑相間的連衣裙。
人們已經從人類大腦在視覺認知的角度解釋網友在看照片時產生的分歧。
但是有圖卻沒有真相,裙子顏色之爭的根源還是在這張用手機拍攝的照片上。
不談眼睛看出來的是什么顏色,我們先來看看數據。
通過RBG數據可以看到,裙身確實是淺藍色,而蕾絲鑲邊在照片是某種類似橙色的顏色。
把一條藍黑的裙子拍成藍橙,讓網友們看成白金,其實是色溫的緣故。
“色溫”就是光線的顏色,光線呈藍色為“色溫高”,光線呈黃色為“色溫低”。把黑體金屬加熱直至發光,在不同溫度下呈現的色彩就是“色溫”。
比如日光下的色溫是5500K,陰天則是6800~7500K,蠟燭光線的色溫是1850K,熒光燈則是4000K。
為了調教畫面中的色溫,數碼攝影中有一個術語叫“白平衡”,可以使拍出來的照片無限接近物體真實的顏色。
這個數碼時代出現的名詞是由于數碼相機中的感官元件(CCD或CMOS)無法像人眼一樣自主感知光線的改變,需要白平衡來控制拍攝畫面中的色彩。而絕大多數手機拍照的功能中都采用的“自動白平衡”,問題也就出在了“自動”上。
可以大致看出,這張照片是在一家光線昏暗的商店里拍的,背景中還有鏡子反射出的雜亂光線。
普通數碼相機的自動白平衡是通過相機中結構復雜的矩形圖,來決定畫面中的白平衡基準點,以此達到白平衡調校。
不過在這張照片中,占了絕大部分面積的藍色裙子在昏暗雜亂的燈光下干擾了自動白平衡的判斷。
人眼也可以體驗這樣的感覺。如果雙眼長時間盯著一盞日光燈再突然閉眼,原本應該漆黑一片的視野會隱隱泛綠,因為人眼也無法及時適應突然的色溫變化。
而在這張照片中,相機誤以為這是一個藍色光線下高色溫的場景,自動白平衡為了修正色彩,使得畫面中的顏色向低色溫偏紅方向調整,也就出現了這條爭論不休的蕾絲裙了。
把這張照片放入Lightroom里,對暗部也就是黑色蕾絲邊進行取樣,并適當減小曝光,DUANG~裙子本來的顏色就出現了,絕不會搞錯。
調整前(左) 調整后(右)
如果我們把色溫準確的裙子廣告照片,模擬自動白平衡的原理取樣藍色裙身,顏色就成類似爭議照片里的那樣了。
調整前(左),調整后(右)
再來解決最后一個問題,同樣用手機拍攝這條裙子,為什么自動白平衡就能把下圖的色溫識別準確呢?
一場在商店,另一張婚禮現場,光線條件算是半斤八兩,能拍出藍黑裙子的關鍵在于畫面中有白色的物體。自動白平衡是以捕獲白點或近似白為依據的,如果場景里沒有RGB相對平衡的白色,傳感就捕獲近白色為平衡依據。
在這張圖片中自動白平衡識別了白色的婚紗和桌椅,所以整張照片的色彩就會比較準確了。
所以,不用去懷疑自己眼睛的能力,關鍵問題是,照片沒拍好。